您现在的位置:新疆国学>> 国学论坛>> 国学论文>>正文内容
国学经典与品德修养

 

    二、儒家学说发展的历史阶段及重大事件
    中国的儒学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不了解儒家学说的历史演变,是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价儒家学说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展望其未来发展的。
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我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2、第二阶段,是以董仲舒(孔孟后的第一大儒家)、《白虎通义》(西汉班固等人编写,被誉为中国中世纪神学、伦理学之法典)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
    3、第三阶段,是以程(程颢、程颐)、朱(朱熹)、陆(陆守仁,清代)、王阳明(明代)等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程颢(北宋)
  程颐(北宋)
  朱熹(南宋)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
  王守仁(明)

    4、中国儒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从康有为开始的,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新儒学。
    儒学的发展道路坎坷不平,典型事件有:
    1、儒家学说的起源没有定论,一般认为起源于商朝后期,兴盛于周朝(周朝礼乐),鼎盛于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时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初始儒学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史称儒学三圣人);
    2、秦时,一些儒生和游士利用儒家学说评说时事,抨击朝廷,引起秦皇朝的不满。秦始皇采纳了宰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受到空前打击;
    3、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方面把儒家学说推到了顶峰,同时使得儒家学说变得十分狭隘;
    4、隋唐时期,中国官场取士以科举考试为主。儒家学说是唐、宋、元、明、清,历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十三经》正式确定;
    5、明清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顶峰时期,孔子受到的尊崇也是空前的,但任何一种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盛极而衰,走向反面。清朝时期,儒学出现了全面的衰颓;
    6、明末清初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开始了儒家思想的衰颓与沉沦;
    7、汹涌澎湃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遭到空前的破坏;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实行破四旧,发动批林批孔,把儒家的伦理道德抛弃殆尽,只继承了“天理”中的君为臣纲。中国儒家传统的人伦思想已经抛弃得一干二净;
    9、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也开始了思想解放和文化交流。海外儒学对大陆儒学起到了激活和换血功能。生活在大陆上的人们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严重阻碍生产力的观点开始反思,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的南韩、新加坡甚至台湾的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而且这些国家(例如韩国、新加坡)重视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国民整体素质较高,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三、为什么全球再次重视中华国学经典?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体国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章太炎先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章太炎将国学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将学习国学的意义提高到了一个至巅的高度。
    当前人类很不太平:战争、洪灾、旱灾、疾病、地震、食品安全等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一句话,没有处理好“三才”关系。什么是三才?即天地人的关系(插入对“天”的破解),也就是面临三大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身的问题。国学中对解决这三大问题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内容。对此连一些西方人也不否认。1988年,参加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形成共识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国学中蕴含着先民的丰富智慧,但它要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还必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国学潜在的多重价值要真正被当代人类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还必须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依托现代社会的载体,融入现代生活的洪流。这样,国学才能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文化具有从根本上消除人类危机的基本素质,因为所有危机都是人心危机和人性危机的外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八种素质正好可以解决人心和人性的危机,分别是: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勤俭知足的生活观念,贵和执中的处事思想,贵义贱利的价值取向,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标,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礼乐教化的文明制度:
    1、“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消除生态危机;
    2、“勤俭”、“知足”的生活观念,有利于控制人类物欲的膨胀,消除能源危机;
    3、“贵和执中”的处世思想,有利于世界各民族和睦共处,消除战争危机;
    4、“贵义贱利”的价值取向,有利于遏制人性向唯利之途滑行,消除技术危机;
    5、君子人格的人生目标,有利于挽救世道人心,消除人性危机;
    6、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追求,有利于人间温情的培养,消除掠夺与冲突。
    7、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有利于消除腐败,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
    8、礼乐教化的文明制度维护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友情链接

  • 还没有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