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简称为“新”,总面积约为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并且其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陆地总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所有省份中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以及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新疆被天山山脉分为南北两大地区,人们通俗的称天山以南地区为南疆,以北为北疆,而在新疆人的眼里,南疆同北疆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北疆代表着高山和草原,意味着草原文明;而南疆则代表着沙漠和戈壁,意味着农业文化。关于新疆最早的称呼是“柱州”,早在西汉时期新疆的大部就属于中国。1757年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并且这片土地被乾隆皇帝命名为“新疆”,取自“故土新归”的意思。
楼兰文化
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是新疆自治区最重要的文化古迹,其位于罗布泊的西部,地处古代西域的交通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古楼兰文明在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但自从东汉以后就没有任何关于它的史籍记载,如今这里的大部分地区已被流沙所淹没,并受风力的侵蚀而形成独特的“雅丹”地貌。跟据《史记大宛列传》以及《汉书西域传》中的记载,楼兰王国建国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并消亡于公元630年,历时八百余年,但是这个王国究竟为什么在世界上消失了,直到今天仍是个不解之谜。楼兰文化被誉为“世界人文景观之最”。在人类历史上,楼兰不但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称谓,并且其曾经代表过的辉煌,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人类的。
传统艺术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人民采用音乐、文学、舞蹈以及戏剧等多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出他们美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出他们的追求和理想,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木卡姆”又被称为“马卡姆”或是“玛卡玛”,属于阿拉伯文的不同音译,意思是“地点”、“地位”或者“法律”,在音乐术语中是成套的民间古典音乐的意思。木卡姆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与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而同步发展的。关于十二木卡姆的起源,在时代与地域因素上分析,主要包括两点,一个是源自于古代所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并在其基础之上而发展形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起源于本土的传统民间音乐,包括库车、喀什、吐鲁番以及哈密等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甚至包括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宗教文化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虽然在其中传入新疆最晚,但其在这里发展的速度最快。伊斯兰教大约于公元10世纪初传入新疆,通过历代伊斯兰政权的大力推行,到公元16世纪时期,已发展成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 由于当时的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伊斯兰教与其余的宗教相比,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并渗透于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新疆人民的长期信仰,伊斯兰教广泛影响着新疆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包括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以及风俗习惯。这种影响不单体现在新疆地区为数众多的人仍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履行宗教义务并且遵守所涉及的诸多规定,而且就算己经放弃了伊斯兰教信仰的人,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遵守着因伊斯兰教而演变形成的民族风俗习惯。例如,这里的孩子在出生以后需要请阿訇取一个经名;男孩都会举行割礼仪式;在正式登记结婚以后,要请阿訇给念“尼卡”;家里的人在死后,要请阿訇念经并实行土葬;坚决不吃猪肉、动物的血液以及自死的动物等,而且人们在见面之时,会说“色俩目”用以相互问候等等。
传统技艺
新疆自治区的达瓦孜是属于维吾尔族的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在维吾尔语中是“悬空”的意思,而“瓦孜”则是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达瓦孜一名是出自于波斯语的“达尔巴里”,汉语意为高空走大绳表演,在古时又被称为“走索”、“高原祭”或是“踏软索”。跟据相关史料的记载,达瓦孜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以前的西域,直到汉代时才传入中原地区,其曾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广为流传。达瓦孜大都会在喜庆或是节日期间进行表演,这种高空走绳的表演欣赏起来非常惊心动魄,同时具有体育运动与杂技表演的双重特点。
传统文学
《格萨(斯)尔》是一部传唱千年的史诗,又称《格萨尔王传》,其是以口头传诵的方式叙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以及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事迹。《格萨(斯)尔》是现今世界上所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其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是多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证明。《格萨(斯)尔》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藏族和蒙古族民间文化以及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已经搜集到的《格萨尔王传》约有有120多卷,共有文字2000余万,在字数上便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2009年10月1日,《格萨(斯)尔》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