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神经官能症之一,属轻型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中医专家认为抑郁症,在中医属于“郁病”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之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说明机体的“脏气弱”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综上所述,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病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据《灵枢·本藏》记载:“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意思是说,如果心气不足,心神不明,则志意乱,魂魄不安。“心气虚则悲”,心气不足,则心境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欲悲善哭,悲观厌世,夜晚阴气盛,故夜晚更重;肾虚不能藏志,故出现恐惧害怕、记忆力下降;脾虚不能藏意,不能主思,则调取肾所藏信息障碍,计算速度下降,出现反应迟钝、思维缓慢;脾虚不能运化,则出现食欲下降;心不藏神,肝不藏魂,则出现失眠多梦;肺不藏魄,则出现气短懒散,不修边幅。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之何有?”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郁证“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长”。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 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病好转、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