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疆国学>> 大健康中心>> 产业资讯>>正文内容
中医药产业2017现状报告

    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并且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突破10亿人次;医疗收入达到3648亿元,接近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中医类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22.5万人,执业医师54.3万人,占比44.3%;全国在业中医馆数量达到477家,年均增长78.1%。

  但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医疗收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比例偏低、中医师资源匮乏、高学历人才不足等问题。

  近年,随着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医药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通过对2017年中医药政策、中医药技术、中医机构、中医药卫生人员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力求全面呈现2017年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律和外部环境变化,描绘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节选报告精彩内容,以供投资人参考:

  宏观环境: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消费升级三重利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政策环境:政策为纲,提升发展活力

  蛋壳研究院搜集整理了国家层面有关中医药产业的重大政策,国务院及其他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和未来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从政策涉及的领域看,涵盖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人才、中药以及中医技术设备。

  其中《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将中医诊所的开办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大大降低了诊所开办门槛,拟办诊所只需向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而在过去的审批中,场所、人员和诊所数目都有所限制。

  另外,《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这有利于增加中医人才的数量,弥补中医人才短缺。

  所以,政府对诊所开办和中医人才考核条件的开放,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壮大,也将持续提升中医的认可度。

  技术环境:技术为器,助力行业变革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颠覆各个产业的技术力量,中医药产业也在本次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智慧化辅助诊疗系统

  辅助诊疗系统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最大应用场景。

  一方面,系统通过对以往病案、病历、药方、诊疗方案的进行存储分析,形成结构化数据并进行深度学习,形成针对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案集。

  另一方面,在医生诊疗过程中,系统可以对患者的体质、病状等进行识别判断,辅助医生诊断决策,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目前,部分企业研发的中医智慧化辅助诊疗系统已进入临床应用。

  (1)微医联合莲芯健康共同开发的“悬壶台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华佗智能医生)”,具备治未病、电子病历、辅助开方、知识库、病史病历和医生管理六大功能,能够通过定制的专业试题来判断病人的体质类型,将望闻问切等诊疗过程实时记录并通过药方编辑器供医生编辑药方,直接与HIS系统相连接,同时知识库自动导出以前相似病症的处方信息,供医生参考。

  该平台已接入超过300家中医馆,全面覆盖浙江省11个地级市,累计处方量超过150万张,成为全国应用最广的“云端中医大脑”。

  (2)圣美浮科技研发的中医综合诊断系统,通过脉象诊断、舌面象诊断和体质辨识三大核心功能,实现对病症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以及自动判别。

  ①脉象诊断:利用计算机,通过袖带式传感器,在桡动脉寸,关,尺三个部位检测脉象信号,采集脉象波形,并将脉象的位、数、形、势和脉图的各项参数自动分析,给出结果。

  ②舌面象诊断:运用计算机标准化技术,对舌形,舌色,舌络,舌态等舌面象特征比对标准图的方式,自助得出结论。

  ③体质辨识: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要求进行问诊,并对9种基本体质及44种复合体质进行自动判别。

  2、智慧中药房

  智慧中药房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医院门诊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实时接收医院开出的处方,由专业药师完成调剂、煎煮、分包、快递送货上门。为患者省去了排队缴费、排队拿药和煎药环节麻烦。

  2015年6月15日,由广东省中医院联手康美药业建设的“智慧药房”正式运行。康美药业建设的中央药库与广东省中医院的门诊系统互联互通,药库建有接单室、调剂间、浸泡室、煎药间、包装室、物流区等功能区,实现“接单——配药——煎药——包装——配送”流水线作业。

  并且全过程采取信息化条码智能管理,能够对上述每个环节实现追溯,保证药品安全。目前,康美药业的智慧药房已与深圳市近80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累计服务30万用户、超百万人次。

  3、智能中医设备

  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和家庭场景中,医生借助智能中医设备完成诊断,用户在家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进行自我身体监测,实时关注身体状况变化和服药效果。产品主要包括脉诊设备、体质辨识仪、穴位探测和治疗仪等。

  4、智能化中医学习系统

  智能化中医师学习系统通过对中医古籍、病案、方剂以及知名中医的诊疗思想、辩证逻辑和处方经验进行搜集、分类,便于医生进行学习,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案,进行自助治疗。

  例如神黄科技推出的中医智库,汇集了2000多种中医古籍,4万例名中医医案、30万首大师经方验方,通过中医讲堂、古籍专区对中医病症、医案、方剂、中药等进行系统讲解,为用户打造自助便捷的学习平台。

  国医堂开发的中医证候知识库,汇集了近代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五年制本科的教学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症等科属,用户根据病症选择系统列表里舌象、脉象等信息,系统即可自动完成辨证施治过程。

经济环境:消费升级,迎来发展良机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高。

  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8442亿元,约占整个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1/3。可见,我国中医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在2017年,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

  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①国家出台大量政策扶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中医药事业建设,提升了中医药产业的供给能力。

  ②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医疗健康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为中医药产业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③我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老龄人口占比达23.4%。而老龄人口的保健养生需求最迫切,中医在养生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以及消费升级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梳理2017年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规模扩大,服务能力提升,但医师人才匮乏

诊疗人次占比提升,中医诊所发展前景广阔

  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增加,截止2017年10月,诊疗人次已经突破10亿人次。

  同时,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7年间增加了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看,中医院承担了绝大部分就诊患者,而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的诊疗人次占比偏低。

  主要是因为中医院在场地规模、医疗设备和医生资源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也表明我国中医门诊部和诊所发展不足,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医收入总量增加,占医疗总收入比重不足

  从收入增速看,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收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且在2015年以后,收入进入了稳定增长期。

  从收入占比看,中医类医疗机构收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的比重在持续增加,但是占比仍然在10%以下。

  中医类医疗机构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诊疗人次的增加,但中医类医疗机构创收能力还落后于综合性医院,需要通过扩大规模和提升管理运营能力,提升收入在医疗机构总收入的比重。

  各类型中医机构的收入占比分布情况与诊疗人次占比分布情况相似,中医院的收入占比最高,中医诊所和门诊部的占比较低。但从占比变化情况看,中医诊所的收入占比有所增加。

  这表明,诊所开办门槛降低,加快了诊所数量的增加,提高了诊所的总体收入规模。

  医师人才匮乏,高学历人才占比仅为35.7%

  中医类卫生人员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占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总数的比重逐年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中医卫生人员总体数量的增加有效保证了中医医疗服务的供给。

  中医卫生人才发展不足,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占同类人员总数的比重偏低,特别是中医医师的比重还不到20%,需要加强中医医师人才的培养。

  2017年1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这将有利于增加中医医师的数量,增强中医服务实力。

  中医类卫生人员学历总体偏低,呈现橄榄型分布,大专学历占比最高,研究生学历占比仅为5.9%。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学历教育,特别是中医药院校要完善学生培养机制,扩大研究生教育比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友情链接

  • 还没有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