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疆国学>> 中华智慧>> 企业文化>>正文内容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现代企业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中国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可以借鉴和吸收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培育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稳定而鲜明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或者说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管理方式、职工行为模式、企业道德规范五个方面。 

    儒家文化的社会历史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个趋时更新、兼收并蓄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官方意形态。儒家文化的社会、历史地位不是自封的,是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自然形成的。儒家文化最初也非上层文化,其前“学在官府”,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是孔子兴办私学,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下移王官之学,使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承担了历史和文化的承传重任。孔子及其弟子“箪食瓢饮”的周游列国,收徒传道,宣讲他的思想。其后,历代统治者、政客和学者经过艰难的选择,逐步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思想。到西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走上历史的颠峰。儒家思想能够满足“内裕民生、外服四夷”的社会心理,使统治者和民众都能够接受,有利于文治社会和教化众生。作为上层建筑的儒家思想,同时具有很强的平民性、世俗性,深植民间,妇孺皆知。经过三千年的传承和浸润,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民族乃至日、韩等国的文化、信仰、习俗、心理、认知、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如是说,儒家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特性的一部分,流动在每个人的血液里,迁移在每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行为里。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如克拉克、霍恩认为企业文化是“依靠符号来获得和传递的思想、感受和反映的方式”,“其基本核心是传统意识和价值观”。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以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价值观和信念为基础。每一个企业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的,必然要受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认知模式、行为模式的影响。这也是任何企业文化的建造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现代的企业,是开放的系统,企业文化在塑造、形成、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借鉴、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融合世界上最新的、最先进的文明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也正是这种继承和融合使得企业文化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形成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和和谐的企业文化。现在我国的企业正在进行企业改造,塑造独特、稳固、优秀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提高体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企业塑造企业文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思想宝库。
    1.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个人进行的评价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和人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职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基础。
    儒家持“性本善”的人性论。《孟子• 告子上》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儒家认为人性与生俱来是善良的,是美好的,“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使儒家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急问伤人了没有,体现了孔子和儒家的人本思想。现代企业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生命,努力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儒家追求“不谋其利”的义利观。所谓“义”就是道义、信义,是人与人交往应遵循和追求的准则。儒家注重与人交往的“义”,而轻视“利”,利即功利、私利。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并且强调“见得思义”,每有所得都要考虑一下是否正当,是否是不“义”之才。朱熹在《修身之要》中也要求弟子“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保持品性的高洁和人格的端正良直,但这并不与儒家追求建功立业向背离。不贪图物欲,不追求功利,才能不为外物所扰所困,持久地追求人生真谛。这对于企业正确认识创造利润、财富和社会责任、道义的关系具有调节和引导作用。现在部分企业认为企业的价值和目的就是追逐利润,而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是非常错误的,好的企业,都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这样的企业也才能为社会和老百姓所认可和接受,也才能长命。
    2.企业管理方式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爱”,“仁者爱人”。孔子讲“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都表达了爱人的思想。孔子的学生进而把仁说成孔子的一贯之道,并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仁”展开了就是“忠”和“恕”,忠即“与人忠”,是尽己以待人;恕即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是尊重、宽容别人。另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让别人也站得住,自己通达了,让别人也能通达。古人曰:“中心为忠,如心为恕”,既尽心竭力,又推己及人,这便是爱人。做到如此,就是仁。现代的企业管理以人为核心,从泰罗、法约尔、韦伯到梅约、赫兹伯格、德鲁克,管理的重点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注重规章制度、秩序和机器转移到注重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管理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民主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和谐,有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智慧和责任感,广纳众长,顺利贯彻企业决策,实现企业目标。
    3.员工的行为模式
    儒家提倡“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指内有圣人之德,“外王”指外施王者之政。《礼记•大学》讲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个条目讲自身道德的修养和完善,属于内圣;后三个条目讲外在事功的建立,属于外王。儒家认为,内圣和外王是统一的,内圣是外王的基础,是出发点和立足点,外王是内圣的终结和归宿,二者不是孤立的。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从修身开始,到使天下百姓安乐,表达的就是内圣到外王的意思。内圣作为一种与外王相统一的理想人格,表明了儒家对于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孟子曰:“平治天下,舍我其谁”,勇于承担天下之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心系国民。这一人格,蕴涵着高度的自身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此指导和教育员工,企业里的员工自觉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同时,关心企业,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另外,关注社会,心系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儒家思想还注重细节,提倡节约和朴素,做事从点滴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思物力维坚”(《朱子家训》);“饮食必节,勿求饱,勿贪味,勿耻恶食”,以此教育和塑造职工,可以使职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减少财力、物力的损耗,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企业精神
    儒家文化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儒家思想中很强的生命意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生动的体现了孔子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历史上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遭受挫折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坚忍不拔意志力,充分反映了儒家这一思想所产生的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意志、精神和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着顽强的奋斗精神,不惧挫折,就能够使企业从逆境中摆脱出来,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儒家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做人要多考虑以后的发展,在安逸时要思考潜藏的危机。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威胁,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所以企业在一帆风顺时,一定要考虑隐藏着的危机,未雨绸缪,增强企业每一个人的危机感。在这种压力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完成好每一道工序,保证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效、清廉的领导机构,企业才能做得大,走得远。所以有企业推行“末日管理”。企业的忧患意识是企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5.企业伦理规范
    企业伦理规范是企业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风气、习俗和伦理秩序,包括是非的界限、善恶的标准和荣辱的观念等。儒家讲求伦理,要求每个人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相应的任务与责任,比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达道”。儒家思想里关于伦理道德的认识和要求深入普通民众的心中,并且自觉践行,企业在制定伦理规范时易于让全体员工接受,也易于普通民众接受。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经济秩序和安定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良好的道德规范表现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友好相处、自觉工作等,其核心作用还是激发职工的自觉性。
    不但企业的职工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企业自身也应形成符合社会公德的企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另外,儒家对“人”与“天”的认识,属于朴素的唯物观,认为“天人合一”。西汉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谈到:“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宋代程颢认为:“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程氏遗书》)。天人合一思想比较复杂,但从基本倾向上说,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事与天道的统一和和谐,表现了人对于实现主观与客观、人道与天道、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追求。这一命题,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现代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损害自然为代价的,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环境的依赖关系,使企业与社会、自然共生共荣,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有光辉睿智的思想,有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文明、文化,还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我们不以历史上的光荣聊以慰藉,我们不排斥外来的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但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抛弃我们民族的、本土的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既要借鉴、吸收、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和设备,更要挖掘本国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吸取其中的营养成分,培育自己的企业和企业文化。成功的国际大企业有浓厚的国际意识,更有爱国主义情结,如SONY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日本文化,提高国家地位;DISNEY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宣传健康向上的美国文化。中国有海尔,有春兰,有科龙,„„,可以骄傲的高举民族工业的大旗,昂首进军国际市场,标明:中国造。他们是中国企业的榜样,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他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人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浓厚的人文色彩和民族精神。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友情链接

  • 还没有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