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疆国学>> 爱我新疆>> 边塞名家>>正文内容
盛唐边塞诗

   盛唐(713—765) ,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唐诗达到空前繁荣的高度。

   殷璠《河岳英灵集序》:
 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 

   一、边塞诗的概念与历史
   边塞诗,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我国古代边地风光、边塞生活的诗歌。
   边塞诗与军旅诗、咏史诗、咏怀诗、爱国诗、赠别诗、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关系密切。

   二、盛唐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之一,凡较有声誉的诗人,莫不涉笔;
   边塞诗是“盛唐之音”的标志之一,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
   盛唐边塞诗空前绝后的成功,被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
 
    1. 国家强盛,边功卓著。

    李白《塞下曲》
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辽阔万里的疆域,是盛唐彰显实力的最佳场所。盛唐边塞诗的雄豪风貌,正是强大帝国的综合国力和“盛唐气象”的真实展现。

    2.盛唐文人的阳刚气质和尚武精神。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盛唐诗人共同的重武轻文的价值取向和选择,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 
    3. 朝廷鼓励边功的国策。
 
    高适《燕歌行》: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岑参《感旧赋》:

    圣主赏勋业,边城最光辉。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朝廷鼓励边功的政策,激发诗人关心边事,赴边从军的热情,为诗歌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

    4.民族和同、中西文化交流活跃。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为诗人直接和间接地吸取边塞生活养料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盛唐边塞诗昂扬积极的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
    英雄主义
    乐观主义
    浪漫主义
    人道主义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崔颢《赠王威古》: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誓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王维《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1.盛唐边塞诗通过描写边疆艰苦的生活、边塞残酷的战争,抒写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
跃马疆场、建功立业的壮志;积极报国、无惧牺牲的勇气;一往无前、克敌必胜的气魄;彪炳青史、流芳百世的自信。

    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林庚《唐诗综论》:
    如果“没有生活中无往不在的朝气,所谓边塞风光也早就被那荒凉单调的风沙所淹没。”

    2.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

    义的精神。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3.盛唐边塞诗通过抒写征人思归,思妇念远的幽怨之情;批判朝廷穷兵黩武的政策;谴责不恤

    士兵、指挥无能的将领等,表现了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4. 盛唐边塞诗描写边塞苍茫辽远、奇异瑰丽的景色和异域的风土人情,壮景奇情,展现了典

    型的“盛唐气象”。

    5.盛唐边塞诗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情调激昂,有豪放、粗犷、刚健、悲壮的总体艺术风格,

    体现了一种崇高之感和阳刚之美的美学风貌。

    四、盛唐边塞诗名家
(一)雄浑悲壮的高适边塞诗

    高适于开元十八年至二十一年(730— 733)间,北上蓟门,从军燕地。天宝十二载(752),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高适是盛唐由边功求进取的普遍风尚中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从军边塞而终获成功的唯一盛唐诗人。
 

    《塞下曲》: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描绘了盛唐边塞生活的全景图:
 东北战事的紧张;
 塞外风光的荒凉;
 守边战斗的艰苦;
 将士苦乐的不均;
 征夫思妇的相思;
 战士爱国的精神。
    
    《燕歌行》包含了唐人边塞诗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 热情赞扬战士英勇报国的精神;
 强烈谴责边将奢靡腐败;
 深切同情蒙受战争痛苦的人民;
 讥讽边将用非其人。
  总之,《燕歌行》是盛唐最具思想深度和概括力度的边塞诗。

    《燕歌行》体现了雄浑悲壮的艺术风格:
 描写了塞外辽远荒凉的风物景观;
 渲染边地的紧张艰苦的战斗气氛;
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表情达意;
 运律入古,四句一转,声韵铿锵;
 对仗整齐又有跳跃奔放的气势。

 高适边塞诗既有抒发建功边塞的宏大抱负和慷慨豪情;
 以写实的方式,对边塞生活、军事场面作广泛记录;
 具有豪迈雄壮的情感基调与沉实浑厚的艺术风格。

    (二)奇情壮采的岑参边塞诗
    岑参存诗400余首,边塞题材诗歌近80首。是最杰出的盛唐边塞诗人。

    1.岑参是盛唐最年轻的著名诗人。

    2.岑参是边塞生活最长,涉足的边塞地域最远,边塞生活最为丰富的盛唐诗人。
 天宝八载(749)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任幕府掌书记。
 天宝十三载(754)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府幕约三年,任节度使判官。

    3.岑参的边塞诗最多、最真实丰富。

    4.岑参的边塞诗最有时代精神,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 积极进取的热情
 建功疆场的信心
 英雄主义的色彩
 浪漫主义的气息

    5.岑参的边塞诗最有西北异域的情调。
 真实再现西域的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
 生动展现西域的社会习尚和风俗民情。
 岑参笔下描绘了过去边塞诗中所未曾描写过的奇物景观:奇热酷寒,卷石狂风,茫茫戈壁、漠漠雪原,乃至热海火山等等, 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
 西部极度苍茫壮阔的自然环境与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相融通,形成了岑诗昂扬奋发的感情基调,成为“盛唐之音”最充分饱满的体现。

    6.“好奇”个性与奇异西域风光结合形成奇丽的诗风
    殷璠《河岳英灵集》
    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翁方纲《石洲诗话》
    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

    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愈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意“奇”。
    语“奇”。
    韵“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而婉”,侧重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和诗人浪漫而乐观情怀,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奇而壮”,侧重表现边塞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将士的英勇豪迈,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岑参诗歌充满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壮伟的胸襟与气度,宏大的气势与高华的情调。
    岑参以奇特想象、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发豪迈情怀,给人以奇情壮采的魅力。

    选择七言歌行的形式,具有激越畅达的体格风貌。
 即事名篇,自创新题,成为元白新乐府的先河。

    高岑:盛唐诗坛追求风骨之美的典型
 
    严羽《沧浪诗话》: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

    高岑差异:高诗重实浑厚,岑诗奇峭超逸。
    高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辽远旷阔的自然景观与威武雄壮的兵阵军威,诗歌注重对事件本身的完整概括,纪实性、针对性明显,尚质主理。
 岑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对神奇壮观的异域风光情调的奇特感受,诗歌注重对事件过程某些细节着力描绘,尚奇主景。
 
 
   盛唐边塞诗总结
    盛唐边塞诗的审美主导特征是阳刚之美。它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景物奇丽,情调激昂,富有崇高感。有豪放、粗犷、刚健、悲壮的总体艺术风格。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之音”的主旋律,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境界,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处于全盛时期的精神风貌。 

 

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友情链接

  • 还没有任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