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疆国学>> 中华智慧>> 企业文化>>正文内容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社会,文化制胜已成为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企业只有充分运用这份宝贵文化财富,并汲取其营养和精髓,才能构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与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推陈出新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许多蕴含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理念。《周易》中有一段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拼搏、求索开拓的高尚精神,激励人们不断求变求新,在实践中碰撞出创新的灵感火花,为构建传承过去、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浓厚的文化积淀。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源泉动力。只有弘扬创新文化,企业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人定胜天”的思想,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成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企业要千方百计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让人力资本的效用实现最大化。

  中华传统文化充满求变求新、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否定的思想,以及勇于探索、不惧失败的价值理念。要大力崇尚创新、鼓励创新,为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企业应支持探索,宽容失败,让创新意识成为员工的价值取向,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弘扬同心协力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

  《周易·系辞上》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吕氏春秋》上说:“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儒家文化处处蕴含着“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的思想,强调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崇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就要求全体员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求大同,存小异”,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植根于传统文化浓厚底蕴基础上的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一旦结合起来,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人人都是主人翁的向心力,为企业的良性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心协力是一种“粘合剂”,可以使员工目标明确、步调一致。团队协作文化要求,员工时刻不忘企业的整体利益,以患难与共、相互协作为荣,强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同时,企业要建立健全协作机制,让所有员工人尽其才,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坐标,在此基础上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将个人、部门的小目标融入到企业的总体目标,将个人、部门的眼前利益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弘扬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只有处于整体的和谐状态,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论语》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要求人际交往时一定要“推己及人”。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管子说:“和乃生,不和不生。”这些思想强调,人类社会顺应自然而存在,人顺应社会发展而存在,和谐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原则。

  和文化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形成友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文化源泉。它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且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和谐的劳企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必然途径。当前,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作为参与全球化的一分子,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优秀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源头,展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特性,弘扬和谐共赢思想,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创造融洽、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和谐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企业文化、产生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具有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比其他员工有更强的自律和自省意识,以身作则,并善于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发展目标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在企业上上下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友情链接

  • 还没有任何内容!